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节能降耗___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

  3月5日,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提出了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课题———大力抓好节能降耗,保护环境。

  2006年,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,由此全社会在能源、环保、交通等方面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压力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,如何将节能降耗与可持续、又好又快地发展汽车工业协调进行,成为了出席“两会”的代表、委员们关心的热点话题。

  汽车社会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

  在今年的“两会”上,来自汽车界的代表、委员并没有像往年那样过于集中地针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议案、提案;但是,他们的议案、提案更加关注企业对社会应当担负的责任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提出,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;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汽总经理陈虹提出,要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控制法规;全国人大代表、长安董事长尹家绪提出,要大力推进自主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;全国人大代表、神龙汽车总经理刘卫东提出,要明确国家汽车发展的能源战略,并且要进一步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。

  2006年是我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2006年初时通过的“十一五”规划纲要提出我国2006~2010年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%左右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%的约束性指标。然而最新统计数字表明,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.2%,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在增长,未能实现去年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%左右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%的目标。对此,参加“两会”的代表、委员们纷纷表示,我国的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。

 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,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,汽车安全事故、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。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,显得更加尖锐。目前,我国石油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,交通用油呈快速上升趋势,年平均增长10%左右,进口石油迅速增长,市场油价猛涨,国家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。另外,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,要排放大量的碳、氮、硫的氧化物、碳氢化合物、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,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,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,汽车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。2002年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,中国有5个城市“榜上有名”,交通污染占全部污染的70%到90%以上;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二。

  从汽车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来看,解决能源、环保、交通的三大瓶颈问题已经刻不容缓;否则,就必然距离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远。

  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

  今年,出席“两会”的代表、委员们对解决能耗高、污染重等问题纷纷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。其中,燃油使用费改税再次成为代表、委员们讨论的焦点话题。

  全国人大代表杜国盛在北京团的讨论会上指出,燃油税的政策应尽快出台,政府可以通过一些税收调节手段对农业、渔业、交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用税收的手段进行调节,或者进行补贴。这样可以提高人民的节约意识,也可以大量节省燃油,也可以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近日在小组讨论会上曾尖锐地提出,去年应该利用原油价格下降的时机,把燃油税加上去。他说:“原油价格下降后,最终还是采取了简单的降低汽油零售价的措施,这当然迎来一片欢呼。但是这是不是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呢?还是值得讨论的。”同时,他还表示,现在城市里的承载能力已经发生问题,凡是能够买车的都用小汽车代步,国家到底能不能承受?

  可喜的是,关于燃油税的讨论今年终于有了“破冰”的迹象。3月5日,财政部在《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》中透露,今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。

  除了呼吁尽快施行燃油税政策外,汽车业代表、委员们几年来不遗余力地宣传小排量、经济型车对节能、降耗、环保的作用。此前,国家相关部委也从各种政策法规上鼓励节能、小排量环保汽车的发展。2004年6月1日,国家发改委颁布的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》明确提出:“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。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,积极开展电动汽车、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,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。国家在科技研究、技术改造、新技术产业化、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,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。”

  2005年7月1日,随着我国汽车燃油消耗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———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》的正式实施,政府相关部门对节能环保汽车的鼓励和监管进入实质阶段。2006年初,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出《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》,从源头上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。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(2006~2020年)》中提出要发展“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”。

乐动平台 | ICP备案序号:豫ICP备19026702号-2 | 电话:0086-(0)391-8190221 | 联系我们